HermanHeLF

太宰先生和尼采先生的狂信者。
拜伦先生和雪莱先生的追随者。
键盘使用者,喜欢的领域是古典和流行和摇滚和蓝调和灵魂和放克和嘻哈和欧洲,土耳其、西班牙、意大利、爱尔兰和南美和非洲的民间民族音乐。没错喜欢的领域是爵士。
阅读和文学爱好者。绘画和摄影爱好者。
只有艺术,没有技术。
OIer。
坚持锻炼身体只为有朝一日能出斩!赤红之瞳里ANIKI的cos。
那样的话其他几个喜欢的cos也能一起出,而且只要做裤子和锤子,再加上发型就可以了成本很低。

站得太近

站得太靠近一个事物,就难以看到它的全貌.站得越近,能看到得越少.把这个比喻转移到对于纯概念事物,比如对「一个人」的认知,大概是成立的.

但是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:

  1. 如果这个假说成立,那么作为表象的这个表现,它的本质和原理是什么?我从前把情感当作罪魁祸首,认为「对于一个事物的眷恋之情和认同之情闯入人的传统,混淆人对自我和事物的认知,把它当作自己因而认为这些否定也如同落在自己的身上.」但是如果把这整个罪行归于情感,我认为它也许并担不下.同时,易于发现,「站得靠近」,这个表达没有规定「方向」.到底是在哪方面站得太近了呢?情感方面?情感也许是一个方向,但是,就像我说的——既然这是一个通用的模型,那么情感就是一个太过具体的罪犯.应该有一些更本质的东西,也许也是情感的本质,来为这个罪名承担责任.

  2. 既然有站得近就看不到全貌的说法,实际上这个说法等同于在说「站得越远看得越全」.这个过程又是怎么实现的呢?当然,这个过程的原理很可能和第一个问题的原理相似.甚至,也许可以通过这个问题来回答第一个问题.

  3. 说到了站得近看不全,站得远看得全,就不由使人想到「站得近看得清」「站得远看不清」这两个说法.在这方面,在纯粹概念的领域,视力还会受到距离的拘束吗?在纯粹概念的领域,是否能够实现在瞬间从一个点到离得很远的地方的旅行?又或者说,在这个领域,距离的丈量,两个点之间仍然只有一个距离吗?这个过程又是否受人类在生物学上注意力和信息交换处理的能力(每秒钟有那么多比特)的影响,比如「我知道那里大概有什么,但是要说出来还要花几秒钟去想想」(这个过程确实是可以通过练习来减少时间的).既然在概念的世界,距离是靠关系来实现的,那么距离的远近受到关系的强弱的影响吗?以及——在讨论这些问题时,我们究竟是在讨论固定(相对的)客观概念,还是以人为主体,通过个人(我觉得是这个)的视角来尝试辨认呢?

.第三个问题问着问着就走下去了.得到了两个似乎说得过去的中间结论:「讨论主体为作为观察主体的人,因为客观世界无所谓关系强弱」「在人眼中的概念的世界,距离和关系强弱成反比」

同时这个关系强弱则是人的主观意识.按照思想形成的来源,它是「肉体的肉欲分析归纳客观世界形成的为了特定目的的影响」.类似技术中的目标函数,把作为向量的关系折算到特定目的的方向上得出关系的强弱.

(暂时来说,我觉得能够上升的关系的层面大概可以让我满意)

这时我们再来考察一开始的情景:一个人站在离一个事物很近的地方.概念间的距离是关系的强弱,那么观察者和事物的距离应该就是......

我不知道诶.

//人作为观察者的观察是带有目的和折算倾向的,所以这个距离应该是目的倾向和概念的关系......确实,观察者和他的观察,也可以作为概念的原子存在......是概念对目的倾向形成的关系吗?考虑到这里说的是「人眼中的概念」和「人眼中的观察、目的」

......我放弃——把这个留着——虽然可能证据足够了,只是像我解数学题,证据足够也解不出来一样......

不过演绎也不能演出来新知识,既然对我来说证据还不够,那么事情就是这样.等待新证据的出现吧.

毕竟我是只会等待的那样一种男人.

p.s.:我对这个部分很不熟悉,感觉踏出了舒适区......「目的倾向」作为概念的种种我还没有考虑过,它和人眼中的具体概念的关系更是如此......也许应该先讨论「目的倾向」这方面的问题......不知不觉间就把问题推进了啊www

评论 ( 7 )
热度 ( 9 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HermanHeLF | Powered by LOFTER